盡管各方面都會強調盡量“少開會”、“開小會”,但現實工作中,會議實在是難以避免。而且伴隨和面對的世界和事務越來越復雜,需要溝通和協調的事情越來越多,似乎開會不僅沒有減少,還在增加。
這樣的會議是否有意義?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會議有些哪些、為什么會有會議的產生。
一般來說,會議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儀式性會議,第二類是決策性會議,第三類是研討性會議,第四類是交流性會議。
1、儀式性會議強調儀式感,是組織權威性的體現。
通常這種會議應該主題明確、流程固定,與會發言的內容提前有準備,需要彰顯會議參與者的價值和地位,以及發言內容的權威性。這種會議的內容通常具有公眾性,旨在一定范圍內統一思想和認識,形成進一步的行動。
儀式性會議很多,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會議大多是這類。企業中這類會議也不少,規模越大的企業,這種會議越多。儀式性會議具有單向、確定性特征,由一些人面向另外一些人,所以會議內容需要再三斟酌。
2、決策性會議強調結果,是約定規則的表現。
這個世界是依托規則搭建的秩序世界,所以決策流程必不可少。這種會議將對某些命題做出裁決、做出選擇或提出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決議。決策性會議有大有小,大到某種組織中重要事務的真實意思表決,小到決定日常工作中爭議的選擇。
決策性會議常見的比如董事會、經營決策會,有一些選舉和投票屬于這類性質,還有一些則屬于儀式性會議。決策性會議具有參與、法理性特征,需要提前有議案,由多人產生結論,而且必須要有明確的結論。
3、研討性會議強調過程和內容,是針對特性主題,在約定范圍內的探索和爭論的會議。
這種會議不一定有結果,旨在相互借鑒觀點、激發思維。研討性會議很常見,無論是學術領域,還是就具體問題的頭腦風暴,都屬于這一類。
研討性會議的主題要非常明確,否則就會漫無邊際、徒然浪費時間。因為會議的探索性質,所以會議很容易跑題,所以一定要有恰當的主持人,隨時能將會議拉回既定的主題才好。
4、交流性會議強調與會和參與,主題不一定明確,參加者各有目的。
這種會議以人與人的溝通了解為主,所以也沒有一定的流程和規則,不過一般都有主持或主辦方。人與人在溝通和交流中最容易碰撞出交易的機會,所以參與這種會議更多是商務人士。
交流性會議的參與感決定于與會者的目的,所以明確的目的才是參會收獲的關鍵。市面上各種商務會議大概都屬于這種,包括展示會、各類論壇等等。
上面所說的四種會議,常常不會單獨發生。可能對主辦方來說是儀式性會議,對參與方來說還有交流性意義,這才是正常的形態。尤其是交流性會議,非特別指明的情況下,任何一種會議,都具有交流性會議的價值。
會議是社會組織和連接的方式之一,所以組織和參加各種會議是職場人難以避免的工作。會議參加多了,時間自然就會被更多占用,既然無法避免,組織和參加的心態就非常重要。要讓會議有價值,個體的目的至關重要,知道了“為什么”,就不會有虛度的會議。
強烈的目的性,是職業人的特征之一,也是職場的必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