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工業互聯網,眾目所矚、如日中天。
表面上看,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美國卡脖子問題是引發這一系列變化的根源,但根本上是中國偉大復興之夢而引發的持續動作。畢竟,對于企業之于市場的效率價值理論,用在中國之于世界也一樣合適。
企業的根本價值在于效率
也就是:企業必須保證在單位時間、單位人員和單位資源投入之下的產出成果持續增加,否則就很難適配不斷膨脹的社會經濟體系。而效率的提升又依賴于技術(包括管理技術)的改進,所以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現代工業發展幾乎可以用奇跡來形容,近兩百多年尤其中國近三十年的發展,可謂天翻地覆。
現代工業發展帶來了至少三個后果
第一是物質相對富足
人類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現在是幾千年來人口最多的時候,同時也是物質最豐富的時候。地球上大半人口的生活環境相當不錯,而且已經擺脫了必須要如何才能維持生存的狀態,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是生活方式選擇
在物質極度缺乏的時代,實際上大部分人很難有什么選擇,反而以滿足生存是第一需求為核心安排一切。所以當因生產效率提升而富足之后,人們就有了生活方式的選擇權。當自由選擇開始的時候,“職業歧視”、“用人荒”也就會慢慢產生。
第三是價值觀多元化
基于生產和交換的效率提升,尤其互聯網提升了交易效率之后,人們對物質需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注重于產品的功能性,正在轉變為注重消費的精神價值。這一變化直接導致了從產品設計到營銷方式的深刻變革。
還記得小時候的政治課中,對共產主義理想場景的描述中,那句“工作成為人們的需要”很難理解,但如今卻理解了。人們的需要,而不是人們的需求。需求是不得不需要,需要則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方式和愿望,甚至只是自己都不明白的潛在愿望。
飽暖思淫欲,富足獵異奇。當滿足了基本生存之后,有這樣那樣的想法,無論是否切合實際,都不足為奇,也都有道理。
恩格斯說: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
面對由現代工業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后果,企業當然也有應對的方式
首先出現的就是差異化競爭
所謂差異化,無外乎是通過滿足不同的需求,甚至啟發深層的需要而做出的產品與服務創新。差異化試圖用稀缺來改變結果,從而提升效率。
另一個當然成本競爭
從生產成本的結構上來看,無論人力、時間還是資源的改進,都是效率提升。典型的是人力和時間成本,人力投入越少越好、生產時間越短越好。
于是,誕生了智能制造、工業4.0以及工業互聯網三個概念。這三個概念實質是一回事,只是由不同的人提出,在實現上更加著重于制造過程、交易與制造的結合或制造的集約化。
總結起來,將需求與供應連接,并提供更高效率的商品制造服務能力,就是工業互聯網。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工業互聯網可以說已經頗有成就,因為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企業投身其中,而且也做出來不少很有價值和意義的產品或平臺,也有了一些明顯提升效率的典型。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尚需上下而求索。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從根本驅動力出發、究其根本思考,至少有三點推論
其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雖然想法很好,但制造業的升級和變化并非一蹴而就。畢竟企業要生存也要發展,大規模的改造會直接影響生存問題,而獨立升級還會涉及到關聯企業的產業配套。所以,要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去看待工業互聯網,才更有意義。
其二,正確評估長期與短期價值
短期來看的痛苦與長期來看的價值如何才能結合?重點是要看到事物的發展規律?;叵脒^去中國工業化的歷程,有一句話可以借鑒:我們高估了一些變量帶來的短期影響,但同時也低估了一些變量帶來的長期結果。
其三,任何產業變化都是非線性增長
互聯網的上半場都證明了,在中國經濟這樣的復雜系統中,任何產業變化都是非線性增長,更符合冪律效應。重視產業各個環節的相互作用,疊加進化才是打開未來的正確方式?,F代工業如此,消費互聯網如此,工業互聯網也不會例外。
由此可見,建立在中國經濟復雜系統中的局部循環系統,將是區域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所在。其實這就是十四五規劃中所提到的“產業鏈供應鏈”問題,也是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