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基于美國軍方阿帕網(ARPANET)的互聯網,在World Wide Web超文本協議的支持下,開始了席卷人類生存軌跡的征程。
時至今日,互聯網已經不再是蒙著面紗的科技,而是滲透到工作生活各個方面的必需品。尤其在疫情期間,互聯網所表現出巨大的力量,已經超越傳統意義上的信息通路,而深入到人類的靈魂深處。
國內互聯網的真正崛起是近二十年的事情。這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二十年,也是中國富起來、強起來的二十年。可以說,中國互聯網發展就是中國經濟成長的縮影。
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類似,國內的互聯網起步也是從消費互聯網開始。從信息媒體到電子商務,再到金融、教育與生活服務,最后才到工業。在工業領域也是先從電子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逐步傳導其他輕工業,最后才到重工業領域。
這二十年多來,以重工業為特征的東北經濟逐漸衰落。固然有國際政治經濟因素,也有國家戰略、歷史和使命等原因,但毋庸置疑互聯網也是其中重要的推手之一。而接下來,由互聯網延展而成的數字經濟,還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動力與引擎。
十四五規劃中,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數字經濟,將數字經濟作為現代產業發展和經濟優化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筆者看來,數字經濟也將是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路徑和結果之一。
數字經濟
什么是數字經濟?簡單說,就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提升生產與交換的經濟模式,也就是由信息技術驅動成長的領域都算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可以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機會,東北完美地錯過了,不是不想做,而是數字基礎相對較差。但對東北來說,產業數字化卻正當其時,不僅是因為產業數字化剛剛開始,還因為產業數字化完全依賴于產業基礎,外來者短時間很難深度介入。
沒有外來者的侵蝕,并不意味著傳統產業自然而然能夠升級成功。產業數字化是一次深刻的變革,而非仍在原來的軌道上馳騁。
針對產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應該從何處入手?
首先是解放思想
最重要的是領導者要解放思想。很多傳統業者希望擁抱數字經濟,于是招聘幾個信息技術背景的年輕人去研究,其實大謬不然也。數字經濟是企業的戰略問題,而不是戰術問題,只能由企業領導者感知、深入和理解,因為企業領導者才有決策權,對產業才有更深的認知。
其次是學習前沿
未來幾年內,想要在數字經濟潮流中爭奪先進位置,只是學習成熟案例遠遠不夠。沒有穿越而來跨時代的經驗,想要領先就一定要吃螃蟹才行。學習前沿思維、采用前沿技術,忍受面向未來的不成熟,都是必經的過程。
再次是親身探索
企業家的價值在于對不確定的判斷和決策,在于創造新的客戶價值。數字經濟是一次冒險和探索之旅,所以不僅必須去做,還得身體力行。探索可以步步為營,也可以冒險突擊,何種方式由企業的選擇,但只想不做則一定不行。
最后是融合創新
數字經濟不是數字,不是傳統產業,也不是兩者相加。數字經濟是數字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是合二為一的新物種。正如人類男女的結合,不僅是雙方組成家庭、擁有共同財產,還有雙方基因結合而誕生的繼承了雙方基因特征并經過變異的新生命。
東北工業化的起步時間早于共和國的成立時間,至今東北的城市化仍然居于全國的前列。但正因為起步早,到今天看基礎設施相對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反而落后了,工業基礎的持續投資明顯不足。其實這種現象在做中美比較的時候,更加明顯。
經濟學領域有一個“遲發展效應”,講的是后發優勢和后發劣勢的邏輯。在數字經濟領域,東北顯然是后發者。后發者固然有基礎薄弱等缺點,但也一樣沒有太多包袱。數字經濟本就在用充滿未知的數字思維,來博得充滿希望的數字未來。
東北擁抱數字經濟,可以借鑒成功案例與失敗教訓,可以承接數字經濟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產業溢出,更可以利用最新的技術和思路。最重要的是,因為沒有已經興起、足夠強大的既得利益力量掣肘,東北的數字經濟可以肆無忌憚地創新。
西諺有云:上帝關上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出路總有,但思路一定要與以往不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