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垮掉了一代”再次流行起來。
其實與“垮掉的95后”類似的說法,過去就有?!翱宓袅说?0后”、“垮掉了的90后”都曾經出現過,當然也逐漸地被“新垮掉的一代”代替了。
作為一種職場的吐槽其實無可厚非。說“垮掉了XX”,大抵是說“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無論是對工作的看法,還是對事物的態度,與“我們”不一樣。
這個“我們”當然是主流的、把握話語權的人。正如60后、70后曾經作為“我們”吐槽過80后一樣,如今的80后甚至90后成了“我們”,而后經年的媳婦熬成了婆,終于“活成了曾經討厭的樣子”。
為什么總會有一代人吐槽下一代人、看不上下一代人的情形反復發生?
生存環境不同,所以價值觀念不同了
價值觀念源于青年少時的生活,所聞、所見、所學、所感,一點一點形成了價值觀。生存的環境不一樣,自然從小接觸到的東西就不同。
40、50后還有吃不飽的時候,60、70后最多只能算吃不好;80后生下來就是改革開放,90后伴隨市場經濟出生,95后和互聯網一起長大,00后出生時國家已經開始強盛。每一代人的境遇各自不同。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一輩因為五斗米折腰,是因為缺少五斗米養家糊口,而如今是在全民減肥時代,吃什么才是問題。物質基礎決定了思考問題的著眼點和方式,也自然決定了精神生活的框架結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造化。生存環境依賴于文明和進步,依賴于技術的發展,也依賴于國家經濟。所以九五后可以放飛追尋自我,但70、80后很難。
教育環境不同了
60、70后讀大學時,大學還沒有擴招,大學生還是天之驕子,甚至1994年以前大學生還沒有學費一說,1996年以前大學生還包分配工作。其實,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大多實際上沒有選擇權。
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隨后大學生逐年增加,直到這些年大學生就業成了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伴隨著這些變化的是國家逐漸強盛,距離艱苦越來越遠,而距離享受越來越近。當然,也還有國際國內各種思潮的影響,所以不同時代生人青少年的生活完全不同。
有個科幻作家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一個人在出生以前的技術,他會感覺理所當然;他15歲以前出現的技術,他會欣然接受;他30歲以前出現的技術,他也可以勉強理解;但之后再出現的技術,他會認為純屬虛幻。
說的是技術,其實社會環境、教育環境何嘗不是如此。什么樣的環境,會塑造出什么樣的人,說的就是價值觀塑造。
互聯網帶來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不說太遠,只需要看如今除了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還有多少人口袋里還有現金?
當初往支付寶、微信上綁銀行卡的時候,60后多半會認為不太靠譜,70后、80后還猶豫會不會有安全問題,90后基本上很少考慮這個問題。等到00后,很多人認為用支付寶、微信能支付的才叫做“錢”,現金不算錢!
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信息便利,更是生活方式的變化,正如微信啟動頁上的“一個生活方式”。當一個人收獲的信息渠道、方式和內容與上一代完全不同的時候,兩代人的代溝自然后產生。這也就是所謂的“價值觀沖突”。
這種沖突過去叫做“代溝”,但現在不能這么稱呼了,因為它來得越來越快。過去講一代人是二三十年,后來講一代人是十年,當下再說一代人可能就是五年。
迭代越來越快,對生命的感覺和體驗也各自不同。
該來的總會來到。
正如說“垮掉的80后”的人,終將要承認80后成為主流,80后也將要承認90后會成為主流。時代總在變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只十年。
當看不上95后的時候,不妨重新思考過去的自己。年輕有年輕的幼稚,也有年輕的銳利。該來的總會到來,無論怎么抗拒和吐槽,95后早晚會是工作乃至社會的頂梁柱。既然時代一定變化,何不改變自己,或者還能想辦法通過改變來影響“他們”?
放下自己才是尊重自己,才能欣然迎接00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