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新聞不斷,各路神仙們紛紛舉旗造車,大有不加入到造車隊伍中出門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的陣仗。
新能源汽車這件事,背后固然有資本的美妙故事,畢竟這是集新能源、碳中和、無人駕駛等的概念為一體,可能是在手機之后又一個巨大的新市場。可僅從表面看來,人工智能驅動下的無人駕駛,在當前停車困難、養車巨貴的時代,無疑是一道美好的未來風景。
然而,無人駕駛汽車的到來,可能帶來一大麻煩:職業司機會失業。家用汽車當然無所謂,可是還有大量的載人和載貨運營車輛,會不會因為無人駕駛而失去生活來源?
同樣的問題,社區團購也有。在人民日報呼吁科技巨頭致力于創新的時候,背后是社區團購已經影響到了千萬蔬菜攤販的生計。在道德批判巨頭們短視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類似社區團購的模式,幾乎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趨勢。
其實這一切并不新鮮,前些年某高速公路收費處撤銷的時候,有收費人員哭訴:十幾年都在做這件事,別的什么也不會,讓我去做什么?然而,時代車輪滾滾,不為堯生也不為桀亡。
1、創新不斷創造著人類視野的新邊疆
創新聽起來很美好,尤其是科技創新,不僅滿足了人類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斷創造人類視野的新邊疆。但在每一次創新的背后,必然有創新帶來的巨大成本的承擔者。創新伴隨著的是毀滅。
豈止是現在,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讓無數人原本賴以生存的技能忽然間變得沒用了。從一百多年前汽車淘汰了馬車夫,到電腦普及淘汰了打字員,歷史從沒有停下來腳步。至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網購與線下商鋪、手機與電視等等,每一天都在發生新的故事。
2、既然有如此多的麻煩,那還要不要創新?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答案,只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面對。
曾經有一段時間,網絡上充斥著批判電子商務的言論,說什么歐洲為什么不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因為他們知道每一個店鋪后面都是一個中產業主云云。貌似這種言論很有邏輯也很有市場,但結果如何?悲鳴者還在悲鳴的時候,電子商務卻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時至今日甚至由此上升到了國家的數字經濟戰略。
3、創新必然破壞現有的秩序,不破壞怎么可能有創新!
火車、汽車、新汽車,畜力、機械力、電力,手工、流水線、制造自動化,都是如此。傳說前諾基亞總裁流淚哭訴:我們并么有做錯什么,但結果是諾基亞帝國卻一夜崩塌。
沒有創新,未必不會毀滅,但如果沒有毀滅就一定不可能創新,創新和毀滅,本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4、面對創新帶來的毀滅,或者只是可能到來的毀滅怎么辦?
當然是學習、改變、適應,甚至再創新。每一次創新不僅帶來毀滅,也會帶來更多新的機會。今天很多新的工作種類,在以前可能聞所未聞,甚至想都想不到。比如“試吃者”、“產品體驗官”、“達人”等等,每天都有職業消失,但每天都有更新的職業誕生。
記得曾經聽過經濟學家張維迎的一段演講,講利益和權利:利益總會被侵犯,因為利益是單方面的訴求;權利才應該被保證,因為權利是雙方的,彼此都應尊重。
做好既有利益損失的準備,就能淡定迎接創新帶來的毀滅,才有可能爭取到下一個歷史階段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