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經驗不足的創始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自己很投入,團隊很努力,但公司業務就是起色不大,完不成預期目標,整個公司似乎沒走在正軌上。曾經就有一位年輕創始人向筆者表達了類似的困惑。
能想象到他作為公司領導人面臨的壓力,現在創業圈有共識:優秀的領導者不僅需要以身作則激勵員工或服務客戶,還需要為公司確立愿景和價值觀。他會認為公司遇到的搖擺不定,是因為方向不明,也就是愿景、價值觀出了問題。
清晰而遠大的愿景能夠讓公司走向偉大。嘗試挖掘全球信息并讓每一個用戶都能精準搜索到有用的資訊,你的公司會變成Google;用Think different的理念打造精品,公司可能會成為Apple;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改變汽車行業的能源結構,公司可能會成為特斯拉。
然而,遠大的愿景并不總能帶來好結果。Facebook的愿景是建立在線社交網絡,讓世界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然而近年它卻屢屢卷入丑聞,包括影響美國大選,大規模的用戶信息泄露,這與它宣稱的初衷背道而馳。Uber標榜的價值觀之一是“用戶癡迷”,它希望通過技術和模式創新改善用戶的出行困難。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逐漸龐大,Uber提高了平臺抽成,間接導致司機收入過低,這時它不從自身的模式找原因,卻試圖通過讓乘客付“小費”來解決問題,這樣實際司機和乘客的利益都在受損,“癡迷用戶”的Uber并沒有服務好用戶。可見,把自己的愿景抬到“改變世界”的高度,很可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作為創業公司創始人,你想要為公司確立愿景,大致原則是什么?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確實具有開創性,并能很好滿足人們的需求,你認為它比友商的產品好十倍,注定要改變世界。那你可以Dream Big,提出一個很遠大的愿景,讓你的團隊認同它并為之奮斗,讓消費者和用戶對你們有一個深刻的好印象。
如果你并不想改變世界,同樣也應該用頂級企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打造頂尖的產品,組建精英薈萃的團隊,并且不斷地往深處挖掘用戶需求,勇猛精進,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一定會更加強大,甚至像亞馬遜一樣,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創造出AWS這樣的全新服務。
以上是確立愿景和價值觀的大致原則,以下我們來看創始人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的具體思路。
清晰而現實
對于自己公司的愿景,很多領導者會傾向于務虛而不務實,說出去很光鮮,但用它來統一團隊思想,指引團隊工作卻無法施行,甚至領導者自身對它都不會有很深刻的體會。英國的《金融時報》曾經進行了一場實驗,讓24家公司的創始人或高管寫下自己公司的愿景和價值觀,把它們收集起來并由主持人公開陳述,讓大家“認領”,其中有19家公司的領導者都把自己公司的愿景與其它公司的混為一談。愿景的確立還是應該從市場現實及公司自身的業務出發,把一些誰都能用的漂亮詞匯作為愿景,公司前進道路的不清晰也是預料中事了。
不要高估愿景和價值觀
盡管它們重要性不低,在創業圈中也很流行,但不要過度期待愿景和價值觀對公司的業績和估值產生直接的影響。有人對富時指數(FTSE index)前一百的公司進行過調查,其中83家公司有清晰的公司價值觀陳述,但其他17家沒有對外公布愿景和價值觀的公司并沒有在業績表現上更差,反而有一些位于榜單前列。
價值觀是權衡的藝術
確定價值觀,本就是在價值與價值之間進行權衡。你可以選擇為客戶提供最貼心的服務,可以為員工建立最佳的發展路徑,也可以為股東帶來最豐厚的回報。但當你不能同時滿足這三個目標,甚至只能在它們中間選擇一個時,取舍應該怎么做?若從現實角度無法判斷,也許你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用一些略微務虛概念來思考:更看重利益還是價值,更快還是更扎實,更厚道還是更公事公辦?
價值觀的排序與選擇同等重要
理查德·布蘭森(英國維珍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并沒有像杰夫·貝索斯那樣把用戶或客戶放在第一位,他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把員工放在第一位,而股東利益則被放在第三位(這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作為公司創始人,你的價值觀清單上有用戶、員工、股東三個選項,它們的排序決定了你處理問題的方式,尤其是公司遇到困難時。
好的愿景應該符合SMART目標原則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在1961年發表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美國要在十年之內,讓一個人登上月球,并將他安全的送回地球”。經過多次載人太空飛行試驗和登陸嘗試后,在1969年7月,美國真的把阿姆斯特朗送到了月球上。肯尼迪提出的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愿景,同時也是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現實并具有時間限制的目標,它符合SMART目標管理原則。
長期堅持愿景的指引
肯尼迪的例子不僅說明了愿景應具有可實現性,同樣證明了它的長期性。Peter Thiel在《從0到1》中也有類似涵義的表述:人們經常高估他們能在一年內取得的成就,卻低估在十年內可獲得的成就。
如果你已經初步完成了對公司愿景和價值觀的定義(也許還經過了多次修正),卻仍不覺得它們已經足夠完善,你要怎么做?
其實良好的實現愿景應該比描繪愿景更重要,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糾結,只需要持續地把公司業務向前推進:每天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務客戶,如何使產品更易用,讓它們好到競爭對手沒法模仿。
遠大的愿景通常來自于對現實世界更深刻的認識,閉門造車是無法完善它們的,你只有登上了一座高峰,才能擁有看清整座山脈的視野。
回到文章開始的那位創始人,經過深入溝通,在之后的日子里,他重新調整了心態,并養成了親自選擇優質客戶并與他們深度交流的習慣,在更清晰的理解客戶的需求和對公司的見解后,他在此基礎上重新調整了公司愿景和價值觀,公司也走上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