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太幣開始,就不斷有人在臆想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從全球碳排放交易、各種虛擬寵物玩具,到各種溯源、各種虛擬幣,極盡想象力。然而真能落下來的,除了虛擬幣的一場場騙局,鮮矣。
區塊鏈的初心,就是為了交易。交易當然離不開一般等價物,所以區塊鏈的第一個場景就是貨幣。比特幣已經成了絕無僅有的信仰,相當長時間內仍然具備儲藏價值。然而其他的各種幣,真看不出來哪一個會有更長遠的機會。
區塊鏈做貨幣,其實并不靠譜。姑且不說區塊鏈從技術上來說,交易效率很低,也很不經濟。單就鑄幣稅而言,哪個主權國家舍得放棄。奧派經濟學家總在呼吁私人貨幣,但也只能是呼號而已,目前看尚無人
能撼動。小扎的Libra也不行。
經濟是產品與服務和貨幣之間交易的總和。貨幣是其中一方,產品和服務是另一方,其實交易中間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信用。或者說區塊鏈原本的追求,就是無人干預下可靠的信用。所以,契約才是區塊鏈最
好的場景(嚴格意義上說,貨幣本質就是信用,當然也可以稱為契約)。
市場上已經被證實的區塊鏈發票、區塊鏈存證、區塊鏈知識產權、區塊鏈國際匯兌,乃至已經在設計中的區塊鏈保險、區塊鏈社保等等,都是契約的一種表現。相信在國家機器的保駕護航下,這些區塊鏈場景
都能夠實現,而且都能夠為市場帶來便利。
經濟合同聯盟區塊鏈
現代市場是契約的市場。區塊鏈最大的場景,筆者以為應該是經濟合同聯盟區塊鏈。
一則,經濟合同,顧名思義,本身存在服務價值,也就是會有人埋單。
區塊鏈應用場景中,最大的問題是服務本身的價值,誰愿意付錢。目前大部分能跑起來的應用,要不是極大地降低了成本(例如國際匯兌),要不就是公共服務。商業服務還缺少場景,而經濟合同則一定是有價值的商業服務。
二則,大多數的合同,可以規范化,甚至可以格式化。
區塊鏈合同場景中,不僅是文字契約、不可纂改,更重要是格式合同。先實現格式合同,就能有簡單易行的方法,未來實現智能合約。過去智能合約智能在機器交互中想象,在人際交互中很不靠譜,區塊鏈合
同將開辟出一條可行之路。
三則,合同本身受到法律保護,所以在應用推廣上沒有難度。
合同存在的一切形式化表現,都是因為被賦予了法律意義。所以簽署合同之后,為保障執行而去上鏈,沒有市場行為障礙。而且,對于市場中堅守誠信的法人主體而言,有一個長期保存并予以法律保證的虛擬空間,求之不得。
區塊鏈合同搭建難點
難點有四:
一是需要足夠的公信力;
二是需要聯盟公鏈的技術支撐能力;
三是需要設計可持續運行的結構;
四是需要建立增值服務生態。
第一點其實貌似比較好解決。
由中央政府部門發起(市場監督總局),相關部委和各省市作為授權節點,以事業單位或官方協會方式存在。過程中需要高法認定、司法授權,等等,需要完成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手續。
第二點主要是技術問題。
理論上現在的技術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初期并沒有高并發交易。但是作為生態體系,聯盟公鏈的設計還是需要下一些功夫,關鍵在開放性和擴展性。
第三點則是頂層設計問題。
主要涉及到政府和市場、立法和司法之間的關系,不過理論上沒有難度,只是需要時間而已。
第四點其實是商業問題。
商業問題比較簡單,只要有利可圖,就有路可走。增值服務有很多,例如合同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供應商和客戶管理的方方面面。第四點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