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的召開,使“眾創空間”和“大眾創業”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國家大力推進的各項創新創業政策,如一股春風吹散了經濟低迷的霧霾,喚醒了大眾的創業熱情。
其實,自2009年開始,在北京、深圳、武漢、杭州、西安、成都、蘇州等創新創業氛圍較為活躍的地區,已經涌現出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這些新型孵化器各具特色,產生了新模式、新機制、新服務、新文化,集聚融合各種創新創業要素,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引領東北眾創空間 為創業者做實事
除了傳統老牌孵化器,以創業工坊為代表的后起之秀,優化和完善了現有創業服務機構的服務業態和運營機制,將投資孵化、創業服務和創業文化相結合的“眾創平臺”,為東北地區的草根創業者提供了肥沃的創業土壤。
創業工坊總經理戴敬濤告訴記者,從全國來看,東北地區的創業氛圍是相對較差的,但這并不代表東北沒有好的創業項目。大連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在軟件開發、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互聯網等方面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大連有20萬軟件人才,大連理工、海事大學等一批高等學府,這里蘊藏著巨大的創業力量。創業工坊前不久剛升級為“創新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年輕的創業工坊更具活力和創新性,他們的創業服務將惠及每一個東北地區的草根創業者。
在大連市各級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創業工坊建立了東北“眾創空間”——創業工坊咖啡廳,為創業者和天使投資提供了一個對接交流的場所,2012年12月,創業工坊創業孵化基地落成,創業工坊正式啟動“天使投資”,成者科技、隨車記、果殼互動科技等21家企業先后獲得了創業工坊的天使投資入駐到創業工坊孵化基地。
2014年3月,創業工坊苗圃正式揭牌,從揭牌儀式開始,創業工坊苗圃先后孵化了17個點子期的創業項目,幫助創業者實現了創業想法。創業工坊成功打造了以投資為驅動,咖啡廳、苗圃、孵化器的創業產業鏈條。
激發全民創新活力 構建草根“眾創空間”
廣告人出身的戴敬濤不僅深諳傳播學的黃金法則,在評估創業形勢的發展問題上,他似乎早早布好了棋局。
從創業工坊誕生的那一天起,創業工坊就將“為草根創業者服務”的定位貫穿于每一場創業活動中,戴敬濤深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創業觀念的傳播,創業主體必將從“小眾”走向“大眾”。而在三年后的今天,創業工坊的運營理念也剛好契合了國家大力提倡的發展“眾創空間”政策,讓創業者不再是單槍匹馬,為他們提供互幫互助的平臺。
創業工坊是創新創業綜合服務機構,旗下擁有創業工坊咖啡廳、創業工坊苗圃、創業工坊孵化基地,為早期創業者提供場地、資金、技術、市場、人才、財務、培訓、信息等“一站式”創業孵化服務。創業工坊立足科技創新領域,包括O2O、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硬件等。截止2014年12月30日,創業工坊共接待創業者2800人,主辦投融資對接、創業輔導、創業大賽、人才推介等創業活動近200場,在大連市12所高校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并與6所高校建立移動聯合實驗室基地,服務了數以萬計的草根創業者。
2015年,創業工坊將在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城市進行創業品牌輸出,將獨有的綜合創投孵化服務及文化運營管理模式復制到東北其它城市,并逐漸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創投資源豐富的城市蔓延,同時將舉辦青年商業領袖論壇以及創立創業者商學院。
戴敬濤在布一盤更大的棋。
創新型國家孵化器 專業提升創業成功率
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1600家,在孵企業8萬余家,僅中關村去年新增科技企業達1.3萬家。與其它孵化器提供孵化場地等硬件設施不同,創業工坊在創立伊始就更注重孵化“創業文化”和“創業氛圍”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創業生態系統”,從而像硅谷和中關村那樣,讓“創業實現自我生長”,打造創業者互幫互助的“眾創空間”。運營三年間,創業工坊一直致力于草根創業項目早期投資并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幫助,并以服務資源投入、種子資金等建立持股孵化模式,專注于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培育,以及成長期企業Pre-A輪助融資本對接服務。
2012年運作至今,創業工坊已成功孵化科技創新企業18家,成功孵化出隨車記、成者科技等明星創業企業。旗下“創投俱樂部”投資及聯合投資的項目和公司已經達到26個,投資總額累計8260萬元。
目前,創業工坊共登記創業項目602個,收到創業項目計劃書425個。其中吸引來自北上廣創業項目52個,沈陽長春哈爾濱的創業項目94個,大連本土創業項目279個。創業工坊總經理戴敬濤說:“服務草根創業者是創業工坊永遠不變的初衷,創業工坊會做全方位立體化的綜合創投服務,始終站在創業者角度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途徑。2015年,創業工坊將繼續通過優質的創業活動吸納創業項目,并繼續擴大孵化規模,在草根創業者中選擇正規化、高品質的項目作為孵化目標,提高草根創業者的創業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