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1年終于過去了。之所以說“終于”,你懂的。
2020年來臨之際,筆者講了“新七態”,所謂:新事態、新心態、新世態、新業態、新生態、新常態、新變態。大抵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及科技進步、經濟轉型引發的一系列社會變遷和商業新局,結論是企業需要如同蝶變一般,在新時代中“變態”,所以叫做“新變態”。
回顧 | 胡劍鋒:致敬2021年,從新變態到新固態,這只是開始的結束
不成想還沒有主動“新變態”,新冠疫情爆發,所有人都不得不“變態”了。接下來的一年抗疫,到了年末,筆者承襲上一年的“新”和“態”,又寫了一篇文章講“新固態”。在新形勢下,個體和企業都需要在傳統“氣液固”三態之外,進化出“新固態”,將優勢優化而成為自身的獨到之處。
又一年過去了,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大概都各有所得也有所失。逝者不可追,唯與未來。
一、這十年,風起云涌
回顧過去的十年,可謂風起云涌。
從美國金融危機和四萬億引發的一次經濟波動,雖然最終是中國出手承擔了責任,獲得了一段比較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時間,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
最大的麻煩應該算是房地產的瘋狂。直到“房住不炒”成為紅線,房地產仍然是國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甚至有很多人成為了新時代的“奴隸”。當然這個過程中也練就了“基建狂魔”,以及這個星球上最會建設的群體,如今正在世界各處繼續建設。
雖然喬布斯去世了,可由喬布斯帶來的智能手機,以及智能手機催生出的移動互聯網,改變了幾乎三代人的生活方式。而由于移動互聯網及后續的更多變化,讓我們回想十年前都會覺得陌生。從抵觸到接受,直到離不開,也僅僅是過去了十年而已。
資本在這十年間做了很多事情。窮的時候自然會仰視資本的存在,富起來之后必須重新思考。從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興起,直到P2P團滅、數字貨幣窮途,一面是新興資本的偉大創造,一面是金融資本的瘋狂收割。十年見證了太多歷史,十年也漲了太多的見識。
從“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高質量的雙創”,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從沒有停下腳步。但每一次的升級都會面臨由此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得不面對越演越烈的貧富分化和被阻塞的階層晉升通道,好在進步總是有目共睹。
經濟刺激多了,免不了邊際效應遞減。由刺激而產生多巴胺分泌,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人的生命還需要建立內啡肽的產生機制。經濟也是如此。于是,供給側改革來了,轉型和升級處處可見,技術與奮斗時時得聞。然而,這條路也是坑洼崎嶇,到處是艱難險阻。
干活不賺錢,買房能發財。天道何在?企業和個體都在迷霧中張望、彷徨。終于,特朗普的“交易的藝術”重錘落下,自主創新、科技強國的實體經濟再次走到了舞臺中央。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二、這一年,風云驟變
該來的,不會因為祈禱而不來。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再次讓人們見證了歷史。
值得慶幸萬分的是,2020年的疫情帶給世界創傷,但也帶給中國絕佳的時機。在全球困窘的時候,雖不能說風景這邊獨好,中國卻得到絕佳的時間窗口,得以“待重頭,收拾舊河山”。
于是這一年,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教育“雙減”來了,醫藥帶量集采來了,三座大山開始晃動。這都是十來年為眾人所詬病,卻深恐殃及太多而不敢觸碰的領域。“三胎”政策來了,生育政策改了,雖然已經形成的趨勢并不那么容易轉頭。這只是一次小考,大考還在前頭。
不可一世的互聯網平臺企業,那些成長為惡龍的屠龍少年們遭殃了。反壟斷不僅是罰款和稅收,更是為未來的科技創新開辟出一條通路,也為共同富裕找到了一條新路。但是,內卷的各行各業并未真的走出泥潭,沒有新科技、沒有創新,很難找到明天。
一邊是新基建與數字經濟形態如火如荼,作為可能的增長點走到前臺。另一邊是直播上演神話、網紅褪去光環,藝人們不得不設法德藝雙馨。允許前瞻者和勇士先富起來,但也必須找到先富帶動后富的途徑。盡管在感覺上有點矛盾,甚至無所適從,但要知道經濟發展從來都是在破與立之中踽踽前行。
氣候協定落下帷幕,幾十年后中國終于可以在牌桌上指點五洲四海。大國們分封天下,碳達峰、碳中和走到了舞臺中央。牌桌上刀光劍影,貨幣之錨直指雙碳。從此以后,從宏觀到微觀,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都會有一個形影不離的碳伙伴,經濟發展需要重新計量。
眼見得一年間,股市中新能源火爆得超乎想象、不可理喻,不僅將鋼鐵俠馬斯克推到了地球首富,也將關聯產業鏈渲染得如詩如幻。然而沒有什么事能一蹴而就,泡沫背后必然要有人承擔。拉閘限電、放證挖煤,只是不同時間段中不得已的最佳選擇。
專精特新紅遍中國大地,北交所迅雷不及掩耳,都在用創新鑄造新的國之重器和地方經濟的脊梁。無所不在的債務壓力和無孔不入的疫情風險,這一年里讓大多企業憂心忡忡。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在火與水中奮進和重生,既有史詩般神圣,也有漂泊中的無助。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三、下一年,風云再起
德爾塔變異噩夢尚未清醒,奧密克戎又在逡巡伺機。伴隨著多國奧密克戎病毒的流行,疫情再一次將全球經濟推向一個尷尬的境地。躺平看起來不行了,新疫苗還遙遙無期,再一次堅定了中國“動態清零”的防疫決心,也再一次證明了果然是天佑中華。
數字經濟依然如火如荼地推進,可是概念畢竟只是概念,怎么才能落地?用信息技術提升生產與交換的效率,如果按照這個定義,其實無所不在。從兩化融合到專精特新,數字經濟真正的含義并沒有改變,信息技術與一切經濟形態的深度融合才是根本問題。
忽然火起來的元宇宙概念,催生出科技和資本另一個航向,到底是泡沫、騙局還是未來?有人說“元宇宙有傻子和騙子兩種基本粒子,傻子圍繞騙子高速旋轉,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釋放出票子”,雖然是調侃也不無道理。風險一定會存在,卻不能不說,這也可能為人類的未來找到了一條新思路。
雙碳從協議到政策,再到衍生出來的觀念,雙碳的意義和經濟兩個系統逐漸端上了臺面。看看特斯拉碳交易的收益,就能知道為什么馬斯克如坐上火箭般成為地球首富,以及資本市場新能源相關股票漲得如此沒有道理。新的一年里,雙碳仍將是火熱的話題,各個領域的推進比概念更加引人注目。
有人說碳排放是個偽命題,有人說碳經濟離我太遠,恐怕都需要重新審視。畢竟,這是代表著這顆星球上最強大國家之間的交易,也就意味著在相當長時間內將是人類的共識。盡管實現碳中和目標還有近四十年時間才到,但碳達峰已近在眼前。正如2000年時的互聯網,有多少人篤信會創造出如今的虛擬世界?
硅和碳,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會主宰世界的經濟。
市場過去曾經扭曲,但也帶來了扭曲后的中國崛起。經過2020年以來的疫情和2021一年的政策洗禮,企業和個體原有的生存和發展邏輯有可能走不下去了。公平與效率,向來都是蹺蹺板,可也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只是在發生變化的過程中,有些不適應不舒服罷了。矯枉過正也好,殺雞儆猴也罷,盡管有些別扭但也一樣前行不羈。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重新定義了時間和空間,證明了能量與物質的等價關系。信息技術將一切抽象成數字,而后創造出了虛擬世界的可能。按照第一性原理的邏輯,今天的碳與硅,本就是世界本源的演繹。可見的2022年,碳與硅奏響的命運交響曲,可能會改變眾多企業和個體的命運。
科技創新始終是這個時代的大話題。不同以往的是,科技在中國正在從表象走向內里,基礎學科被空前重視,市場必然會追逐硬科技和真功夫。生產與交換方式還將由科技驅動而繼續變化,所以全社會還會面臨新技術和新經濟的沖擊。當前存在的數字鴻溝,在未來可能需要數字救濟。
回歸到初心與使命,無論什么樣的技術、什么樣的協議,2022年的中心依然會圍繞著國家強大到人民幸福。“雙碳+”、“數字+”,“健康+”、“創新+”是不斷變化而又本質不變的話題。
夜闌臥聽風吹雨,金戈鐵馬入夢來。
四、新病態,做好自己
人類的存在方式受到疫情的挑戰,中國崛起也到了博弈的關鍵時刻。雖然中華崛起不可擋逐漸成為新的共識,但在這之前仍然荊棘密布,所以未來的一年不可避免的出現很多“別扭”。
地球是個巨大的生態系統,誰也逃不開去,經濟當然也是如此。對一個復雜系統來說,尤其是面對當前所未有、無史可鑒的局面,“摸石頭過河”才是最“硬”的道理。既然沒有辦法預測未來,也沒有成型的通路,接下來的一年應變能力將成為企業和個體的核心競爭力。
這是一個生了病的世界,不僅是因為疫情,也因為經濟。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問題,在享用了其中的福利之后,總會遇到清算的時候。
疫情是導火索,也是常鳴鐘。如此境地,不進則退。我們無法停下來治病,也無法不顧生死冒進,只能在病態中且行且珍惜。
伴隨著中華文明偉大復興而來了的,還有刮骨療毒、祛邪扶正,而后不僅要滋陰壯陽,還得補中益氣。所以未來一年既要治病,又要前行,踉踉蹌蹌、手忙腳亂在所難免。敏于感知世界,及時應變行動并能跟進測量結果,從而調整思路和行動,這將是2022年的新課題。
所謂新病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邊療傷、邊觀察、邊摸索、邊前進。無論怎樣,“新變態”與“新固態”仍然是傍身的法寶,用確定性的能力去角逐不確定的未來,才是最優方案。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兩年的時間顯然不夠,走遠路還要做好長遠打算。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