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次面試,又聽到了這句老話: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三十歲了要換工作。這句話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常常聽說(那時候是程序員),時隔如此之久再次聽到,還真是“歷久彌新”。
我剛剛開始寫程序的時候,是8086匯編。雖然是懵懵懂懂地開始上路,卻沒用太長時間,就發現自己“很行”,噼里啪啦敲鍵盤,好像揮斥方遒激揚文字,也欲糞土當年萬戶侯。大約過了半年多,回頭再看自己的曾經的“作品”,忽然間發現真是幼稚可笑。如此周而復始地過了幾年,每年回頭再看,都能見到可笑的痕跡。真正明白什么是軟件的時候,已經是大學畢業十幾年后。
任何一項技能(或者工作),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去反復學習、體驗和感悟,才能到達較高的境界。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學習是開始、體驗就是結束,根本沒有感悟。正如一個人對付整個西瓜,咬了一口是西瓜皮、味道不咋地,再咬一口還是不咋地,于是說西瓜不好吃。現代人越來越熱衷于“速成”,固然是因為有工具做助力,可也是因為五色五味聲色犬馬的紛繁世界讓人失去自己。
理解軟件需要時間。有一次我給一個同事講解什么是“十維宇宙”,以及宇宙模型、數學和軟件結構設計的關系,講得口干舌燥,然而反饋呆若木雞。軟件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活計,理解面向對象、面向服務、微服務等等,需要有社會認知的功底。至于理解某種業務邏輯,更是需要經過無數學習。除個別天才之外,大部分人理解軟件之于這個世界,總要十年八年的功夫。
誠然,年齡越長、體力下降,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三四十多歲后難以像“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大學生一樣無所顧忌。但隨著年齡增長,閱歷經驗和理解能力也在修煉增長,三四十歲正是容易出工作成果的絕好時機。如果以精專無望而茫然謀求他途,真有可能害人誤己。理解這個世界,其實三十歲才剛剛開始。
千百年來的“學而優則仕”,引導多少人走向了那座獨木橋,望橋興嘆者不知凡幾。如今已是新時代,即便國家公務員局也在醞釀改革,公務員除了官員晉升序列,還有專業技術和行政執法序列,學而優未必一定仕。這個世界越來越強調分工協同,各個精專領域缺人無數,哪里會沒有出路?優秀者,哪里都缺,不僅是賣油翁才有的“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的匠人真諦。
不管在哪個行業,哪種崗位,倘若真的感覺自己未來將沒有出路,不妨回頭審視一下那些已經走過的歷程。過去的若干年,真的有進步嗎?今年和去年有何不同?是不是還有那奇心?還有沒有沖動的一刻?如果都沒有,恐怕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是內心已經行將就木了。真如一句話:有的人,三十歲就死了,八十歲才埋。
保持好奇心,活到老、學到死,年齡就不是問題。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城市亦然、國家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