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個詞,叫做“近敵”,很有意思,然而卻細思極恐。
近敵與遠敵
所謂近敵:
這個詞的出處沒有查到,據(jù)說是源于佛家經(jīng)典。問了度娘,得到兩個答案:
一個是法國電影,大意說兩個從小到大的好友后來分道揚鑣的愛恨情仇。
另一個則是描述伊斯蘭世界中的內部敵人和外部異教徒。兩個答案似是而非,都有點關聯(lián)。
近敵一詞,從字面體會:雖然近似卻是敵人。大概就是貌似忠厚、其實奸詐,貌似雷同、實為敵人。
所謂遠敵:
對應近敵,還有一個詞叫做“遠敵”,就是明明白白的敵人、完完全全的對頭的意思。
佛家經(jīng)典《清靜論道》中說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慈為仁愛心,對應的遠敵是恨,近敵則是“有所欲方愛之”,是貪也;悲為同情心,遠敵為殘忍,近敵為可憐;喜為同喜心,遠敵是嫉妒,近敵則是只為自己人之樂而樂;舍為平常心,遠敵是患得患失,近敵是愛咋咋地。
佛家講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體就是對慈悲喜舍的強調。之所以要強調,就是因為太多人在太多時候,雖然遠離“遠敵”,卻會誤將“近敵”視為慈悲喜舍。
近敵讓我們忘記初心,再無使命
講責任
玩忽職守通常都做不出來,但是與職責無關,便可以美其名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近敵也。
講勤奮
懶懶散散通常不至于出現(xiàn),但是一旦有點空,便可以獎勵自己:今日不妨放松一天。此近敵也。
講堅持
一曝十寒當然不會做出來,但是偶有點緣故,便可以找出理由:只是因為然后所以。此近敵也。
講學習
不聽不聞不上進大多不能,但是倘若要堅持,便會有要事發(fā)生:不是不學而是等等。此近敵也。
近敵帶給我們理由,因為都是客觀存在,這是不可抗力,所以只能如此。
近敵帶給我們空間,因為不得已而為之,這是沒有辦法,所以放棄努力。
近敵久了,就會讓我們忘記初心,再無使命。
遠敵好防,只因為是明睜眼漏的敵人。近敵難御,只因為放過了也情有可原。
近敵才是最大的敵人,只因為近敵讓我們自動免除了自身的問題,歸罪于客觀。因為既能放棄原則,又能免于自我責難,所以近敵最容易靠近我們的內心。
近敵,心賊也。
果然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魔就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