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可以說是每個職業人每天都要進行的工作,也是必備的技能。典型崗位如項目經理,面試時所考察的各項能力中,溝通能力首當其沖,可見溝通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項目經理,溝通也重要嗎?當然。甚至不是職業人,也一樣重要。只要人生于社會,就必然會和環境中其他人產生交集,溝通就少不了。
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溝通,多半是在說自己如何表達、會不會說,其實大謬不然。
發生在日常工作中的溝通,根據溝通的對象和決定權,通常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簡稱為:命令、說服、談判和辯論。四種類型的溝通對象不同、決策者不同,因此溝通策略也不同。
首先說“命令”
命令通常發生在強勢方與弱勢方之間,典型的是上級與下級。命令是發布的形式,其決策者是發起方,因此在溝通形式上,應當注重所發布命令怎樣才能更容易理解、被執行。只有發出匹配受眾接受能力的命令,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所以預知受眾的接受能力是發布者必須的功課。
其次是“說服”
說服通常發生在均勢的雙方,典型的是平級同事之間。說服是由發起方就某些觀點通過交流讓對方接受,所以說服類溝通的決策者是對方。說服是發起方的主動行為,在溝通之前應當充分了解對方的價值觀和利益訴求,同時需要厘清自身的說服邏輯。
第三是“談判”
談判通常發生在均勢的雙方,至少雙方的優劣勢差異不大。談判發生的場景很多,不僅是企業內對企業外,企業內部也經常發生,只不過溝通者大多并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談判而已。談判的決策者是參與的雙方,因此談判的關鍵點是:實現雙方的共同利益或創造出共贏的第三種方案。
第四是“辯論”
辯論通常發生在均勢的雙方,至少是在相對公平環境下才能進行,比如法庭辯論。辯論的決策者不是辯論的雙方,而是第三方。很多是在辯論中試圖說服對方而獲勝,就是將辯論誤認為是說服或談判。既然是第三方決策,辯論的關鍵就是清楚陳述觀點和邏輯、引發第三方共鳴。
四種溝通類型,因為決策者不同,所以溝通方式各異。
如果在不同類型的溝通場景中,用錯了溝通的方法,很可能事倍功半,更可能背道而馳。也有些場景,會是一種以上溝通類型的混合,甚至在同一次溝通中,每個階段的類型都不同(例如銷售),那就更考驗溝通的駕馭能力了。
溝通貌似很平常、很簡單,實際卻很專業、很復雜。理解溝通類型差異只是基本功,卻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但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通過反復實踐和總結溝通類型之后,才能真正駕馭。
真正的溝通高手,能不著痕跡地完成溝通。可謂:存乎一心,融于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