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中的產品定位,一直是營銷學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所謂產品定位,就是確定產品“是什么”、“面向誰”、“啥特征”。一旦確定了“是什么”,也就確定了“不是什么”、“不面向誰”。看起來像是廢話,其實這才是產品最關鍵的地方:因為“不是什么”,所以不用投入不必要的資源去做“不是”的工作。
物理學中有個壓強公式,P=F/S,它表達壓強的大小決定于面積和壓力,與壓力成正比,與作用面積成反比。壓力越大則壓強越大、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的效果,是力的相對表現。
把壓強公式用在企業產品的市場定位中,非常有用且簡單明了。企業產品的市場定位,意味著面向的客戶群體大小和特性。市場定位越準確(或者市場越窄),用同樣的力量則穿透力更強,更容易產生影響。相反的,如果同樣的力量作用的面積太大、定位的市場太寬泛,就很難做透。
市場定位中,有一個“針尖大”市場的說法,就是說定位更窄更容易聚焦、更容易穿透、更容易變成有效用的有生產力的結果。“普適”的市場雖然巨大,但對大部分的企業來說,不僅難以駕馭,也很難匹配足夠的資源。更何況,面對更大的市場,企業產品做好就更不容易,成本也會更高。
盡管力的效果,還可以從力的大小著手,理論上說只要投入力量足夠大,也一樣能解決力量的效果問題。但是任何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投入到一個領域的資源更有限。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無限的市場中?怠哉!因為,只有準確定位才是更經濟的方式,然后在確定定位之后,任何投入的資源都會事半功倍。
不僅企業產品如此,個人定位和企業定位又何嘗不是如此?雞湯文中說的“做自己”,阿里巴巴曾經鼓吹過“小而美”的企業,去掉說教和商業色彩,換個角度看,何嘗不是在說自我“窄定位”。即便是有再宏大的理想、改天換地的抱負,起步的時候不妨先從“掃一屋”開始,崛起之后再“掃天下”。
從商業上看來似乎很復雜,在人生角度看干脆沒有答案的問題,而在壓強公式角度看,只是一個著力面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