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些非常流行但很荒謬的說法:這事會追責、有風險,所以不能做,要做也讓上級去決策。結果是很多東西,小組不決策,要找部門;部門不決策,要找領導。最后小事變成大事,機會變成問題。
有人說這是體制問題,笑話!無論什么樣的體制,都會存在風險、都會存在面對風險決策的問題。決策的本質,就是在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做出判斷或選擇。萬事俱備的狀態,本就不存在。
做事,甚至說人生,從來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更別說充要條件。
倘若真是體制問題,不可更改,如此浪費時間,何不早點離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須知浪費的是自己的生命和時間。說一千道一萬,畏懼風險的根本,還在能力不足。缺少識別風險的能力,缺少承擔責任的能力。
可是讓領導者承擔這種風險,合理嗎?不合理,但也合理。不合理在于,人生于世,與環境相比,本就是弱者,風險無處不在。適配環境、改造環境或者離開環境,唯獨不能抱怨環境,因為抱怨是百害而無一利。合理在于,既然是領導者,引人前進的人,承擔責任就是基本素養和責任,即便這種責任是承擔風險。
勇者,看到風險而勇于面對風險,因為本無畏懼;
智者,看到風險而追逐風險,因為背后的機會;
仁者,看到風險而承擔風險,因為責任;
義者,看到風險而面對風險,因為需要。
領導者就是風險的承擔者,不僅是因為勇智仁義,更因為有能力面對風險。
領導者的責任,在于承擔風險。而領導者的能力,在于辨識風險。辨識風險,需要從全局看問題,從更高維度看問題,不僅要看風險還要看機會。所以,領導者駕馭風險的能力,是領導者的認知水平,也是領導者的資源和能力,更是領導者的專利。
但是,領導者不可能什么都懂,不懂裝懂、妄自尊大,在這個知識飛速產生的年代,可能很要命。不懂的東西太多了,怎么辦?華為說,讓聽得到炮聲的團隊決策。美軍也有戰斗小組,后方提供信息而讓前方決策。這種組織的變化,不僅提升效率,也是現代組織的進化,當然更是領導者價值的變化。
金融學中有一種對資產價格的定義,叫做“資產的價格就是對風險的定價”。從金融邏輯上說,任何資產都是有風險的,即便是無風險的國債,也有通脹帶來的貶值可能。回到個人價值看,也是如此。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領導者價值與駕馭風險的能力成正比。
子曰:位尊而德薄,智小而謀大,力乏而任重,鮮不及也。但反過來想,要位尊、要謀大、要任重,要成為領導者,就需要扛起來責任。責任只是起步,然后積德、提智、強身。再然后,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